4月1日至11日,先生率领20位台湾青年学子再次来到大陆寻根、参访。
谭主有幸随团同行,一路走来,台青们刷新了自己人生中的很多个“第一次”,都表示不虚此行。在和台青交流时,谭主听他们感慨最多的就是“震撼”“感动”“了不起”“欲罢不能”。对于同学们的有感而发,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两岸关系所所长唐桦表示,这次旅程既深度触摸了两岸同根同源的历史脉络,也近距离体验了中华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和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是他们人生中非常难得的经历。
在谭主看来,这11天、38项参访活动交融古今、跨越时空,确实别具深意。这对正处于“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阶段的台湾青年学子而言,意义非凡。
谭主观察,这次行程一半以上的参访点都与历史背景和文化相关。尤其在当局不断操弄“去中国化”的背景下,台湾青年来大陆进一步探索中华历史背景和文化,反复体认“我从何处来”,更加难能可贵。
当亲身参访黄帝陵、兵马俑、万里长城、北京故宫等举世无双的中华文明地标,中华民族几千年辉煌灿烂的历史背景和文化让这些台湾青年深感震撼。
台湾中正大学学生万育铭驻足八达岭长城目睹超越书本的“雄伟和壮观”,透过西安古城墙“看到汉唐盛世的画面重现”。熟读《过秦论》的台湾成功大学学生刘秉叡则在参观秦始皇陵兵马俑时大呼“感动”,他告诉谭主,用心体会这些史迹,更加牢记传承中华文化的使命。
谭主还留意到,从这些“古物”身上,参访团也读懂了海峡两岸不可分割的历史,进而体悟到“任何‘去中国化’的行径都不会成功”。
先生在西安国家版本馆说,“中华民族自古就有深厚的文化传承和版本保存的意识与传统”,大陆如此,台湾亦然。台湾海洋大学学生林佩蓁参加完公祭轩辕黄帝典礼后,谈起岛内的孔子祭典,认为两者的盛大程度虽不可同日而语,但慎终追远的理念一脉相承。还有两位台青谈起参访心得时表示,台湾地区深受中华文化的孕育滋养,来大陆参访更进一步感受到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
有岛内自如何从银行贷款10万撰稿人投书台湾《》表示,这些行程“强调两岸人民所共享的历史和文化遗产”,“会唤起两岸人民对于共同祖先的认同感,从而为两岸关系带来更多的共鸣与理解”。
据岛内新闻媒体报道,先生在返台后受访表示,此行最重要的收获是让台湾年轻人深刻了解中华历史背景和文化,认识到我们都是炎黄子孙,同属中华民族。这场“叩问来处”的中华民族历史背景和文化洗礼,让来访的台湾青年们生发出了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谭主注意到,台青们还连连感叹大陆“百闻不如一见”。长期以来,当局发动媒体、“网军”和名嘴等力量,扭曲抹黑大陆的发展,一些信口雌黄的反智言论在岛内“信息茧房”中甚嚣尘上。这次大陆之行让“妖魔化”谬论不攻自破,当参访团一行亲自体验高铁的安全和速度,还有谁会相信“大陆高铁没有靠背”呢?
更别说台湾青年学子们走进大陆经济最具活力、创新最为活跃的粤港澳大湾区,满眼看到的是大企业、“黑科技”、新基建,满心感受到的是“科技感”十足、“未来感”爆棚。
在全球领先的无人飞行器制造商大疆公司,台湾世新大学学生苏伟恩对产品赞不绝口,直言自己是“疆粉”。他告诉谭主,大疆的无人机也是许多台湾民众热衷入手的流行物。
台青们还关注腾讯公司免费开放智能降噪技术造福老年人。台北大学学生林新越说,之前通过综艺和影视节目了解腾讯,实地造访后,更被其“科技向善”的理念和以科学技术产品回馈社会的做法所打动。
参访港珠澳大桥时,先生和台青们放弃搭乘电梯,选择步行走下台阶,看到100多年前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中描绘的蓝图,如今不仅实现了,而且创造了许多远远超出他设想的成就,脚下这座创下多项“世界之最”的大桥即是例证。
唐桦向谭主分析称,这些世界级企业和世纪工程,让台青们见证了大陆强大的科学技术实力,认识到大陆以人民为中心推动科学技术创新。这让台青们十分感动,也吸引他们深思“我向何处去”,那就是“登陆”追梦、筑梦、圆梦,在更广阔的天地间投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
先生这次大陆行受到岛内舆论广泛关注。中华民族的历史厚度和未来宽度给这20位台湾青年带来的震撼,也不断在岛内社会回响。多家岛内媒体积极报道,多篇社论文章点赞先生一行寻根中华、推动交流的意义,期盼未来两岸同胞特别是青年持续开展善意沟通,实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谭主相信,两岸青年一次又一次“后会有期”,会种下一颗颗面向未来的种子,萌发出澎湃的青春之力,让他们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跑好历史接力棒,为实现民族复兴贡献青春力量。
4月14日,“急救在乡间——第二届中国乡村急救公益发展论坛”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举行。论坛以“急救在乡间”为主题,围绕健康“公益与基层急救”等核心议题展开,来自医疗领域、公益行业、知名院校的代表及企业伙伴、月捐人代表共同探寻乡村急救专业性与公益性有效衔接的路径。
本届论坛由北京协和医学院培训中心、中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基金会、北京急诊医学学会共同主办,北京韩红爱心慈善基金会承办。与此同时,现场还发布了“韩红爱心·急救在乡间”项目,将在甘肃、陕西、云南建立3年项目区管理机制,让农村居民能够就近获得有效的急救医疗服务。
此次如何从银行贷款10万坛依托于“2024北京协和急诊医学论坛”举办。论坛开幕式上,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急诊科主任朱华栋教授和北京韩红爱心慈善基金会理事长王增娟,强调了乡村急救事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呼吁更多社会力量关注和支持乡村急救事业的发展。
上半场,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朱恒鹏,以“健康公益与乡村急救的融合”为题进行了主题演讲,为论坛正式拉开了帷幕。“乡村急救事业的发展具备极其重大的社会意义,其发展离不开各界的广泛参与。在加强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建设方面,公益慈善力量具有广阔的参与空间。”他表示。
“基层急诊医生是最早发现病人疾病情况的,要及时对病人进行相对有效处置,才能为病人争取延长救治的机会。”2022年“韩红爱心·基层医生急诊培训”参培医生董玉裙,分享了自己在齐齐哈尔市甘南县十四镇卫生院参与急救工作的经验。她提到,“作为基层急诊医生,不但要有过硬的技术,同时也要有沟通、协调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与此同时,2021年“韩红爱心·乡镇急救室”项目合作伙伴张钊院长也结合自己的工作经历,分享了商南县赵川镇中心卫生院建设乡镇急救分站的具体做法,以实际有效救助急诊患者的案例阐述了乡镇急救分站在县域急救体系中的重要性。
上半场的研讨会环节,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急诊医学中心主任医师王聪的主持下,来自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超声医学科主任崔立刚、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科主任吴海鹰、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康复医学部主任姚黎清、商南县赵川镇中心卫生院院长张钊围绕“县域协同急救体系”主题展开了讨论。“不论是乡村城市,急救工作从来不是单兵作战,院内的多科室协同让救治更有效率,院外的多元社会主体参与使得乡村急救事业的发展能更可持续发展。”医疗专家们表示。
“要实现主动健康,必须推动基层卫生服务转型,加强乡村急救体系建设,提升农民的健康素养和自我保健能力。”下半场伊始,华中科技大学医药卫生管理学院冯占春教授以“主动健康与基层卫生服务转型”为题进行了主旨发言。
北京韩红基金会副秘书长王毅主持了以“主动健康从急救开始”为主题的圆桌对话,韩红爱心月捐人代表方涛、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急诊科科护士长孙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医师余剑波、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宁远镇中心卫生院住院医师张静分别从各自视角表达了观点,从急救话题谈到了主动健康对每个人的重要意义,“任何一个人都是我们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健康从主动预防开始、日常要树立健康意识、养成健康习惯、提升我们的健康素养”。
案例分享环节,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樊落通过与基金会合作开展“急诊进校园”的案例,展示了公众科普的有效性探索;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汪婷,则以减防灾教培为例,阐述了在基层卫生主动健康的实践;作为医疗科普创作者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卢骁,分享了他在社会化媒体平台做急救知识科普的故事,为提升全民健康素养、树立正确健康观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论坛现场,“韩红爱心·急救在乡间”项目发布,将在甘肃、陕西、云南建立3年项目区管理机制,建立基层医护人员分级培训及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基金会+培训基地+捐赠人科普机制等,从而逐步优化县、乡、村三级急救网络建设,使得农村居民就近获得有效的急救医疗服务 。
“这不仅是一次思想的碰撞,更是一次行动的集结,为乡村急救专业性与公益性有效衔接的新思想、新路径,也为社会各界提供了更多关注和支持乡村急救事业的机会和平台”,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急诊科主任朱继红总结发言时表示。
据了解,“韩红爱心·乡镇急救室”项目于 2015 年正式成立,项目建立在“能力驱动模型”上,致力于推动乡村急救能力驱动发展。项目以乡镇卫生院为主要抓手,希望能够通过硬件-基础急救设备捐赠,缓解乡镇卫生院急诊设备短缺的现状,使之满足常见急诊病种的使用需求,促进其急救服务的有效开展。通过为基层医护人员提供急诊培训机会,提升基层医护人员急诊急救能力,实现“快速识别、及时处置、安全转运”,提高基层急、危重症患者抢救成功率,更好地满足乡村居民急诊急救医疗服务需求。
截至 2023 年 12 月,“韩红爱心·乡镇急救室”项目已在 12 省(自治区)援建 387 所“乡镇急救室”,培训 908 名基层医护人员,惠及 111 市 (州、盟)358 县(旗、区),覆盖至少 950 万居民。
新京报讯(记者周怀宗)4月13日,中国农科院 “第六届农科开放日”活动设立主会场和植保所分会场,在马连洼院区同步展开。植保所举办了“践行植物医生使命 守护国家粮食安全”主题科普专场活动。
在中国农科院植保所开放日现场,开展主题科普专场活动。中国农科院植保所供图
在主会场,植保所以“农业生物安全”为主题进行展示。展区设置了“研究所科普活动宣传”“明明白白转基因”“舌尖上的安全”三个主题展板,宣传了植保科普工作。同时展出了部分植保科研仪器设施,如雷达、无人机、飞行磨;以及植保特色文创用品,如团扇、背包、T恤、扑克、拼图、书签等;并与小朋友们开展了趣味互动实操,如昆虫吊飞、根结线虫显微观察。植保所张蕾研究员在科普大讲堂现场讲解“迁飞---最危险的浪漫”,带着观众一起走进神秘的迁飞昆虫,来如何从银行贷款10万逅一场最危险的浪漫;谢家建研究员、张昊副研究员等向参加活动的家长和小朋友们讲解转基因作物、舌尖上的安全等公众较为关注的生物安全问题,科普了植物生物安全的基本知识。
全球大约有1600多种农作物病虫害。最具威胁的有100余种,如小麦条锈病、赤霉病、稻瘟病、两迁害虫、玉米南方锈病等。全世界每年因病虫害造成的小麦损失,就超过产量的20%。仅仅一个小麦锈病,造成经济损失,高达43亿多美元。每年,稻瘟病造成的损失可以养活6000万人。
在植保所分会场中,展示了我国植保研究成果,使小朋友们和家长们感受植保所作为国家农业战略科技力量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的贡献。
在科普宣讲区,年轻的科学家刘永强副研究员,围绕“走进葡萄的小世界”讲述了葡萄起源、品种及特点、栽培及病虫害防控、文化等,让小朋友们了解了葡萄从田间到餐桌的过程。女科学家刘文文副研究员,以“悄悄搬家的植物病毒”为题,从不同维度,揭示了植物病毒的传播奥秘,讲解了目前在我国比较科学有效的防控策略。女科学家范洁茹副研究员,聚焦“谁让植物生病了”,让小朋友们了解引起植物病害的病原菌的种类,以及传播方式,还有相当专业的侵染特性。科学家们耐心细致地通过生动形象的讲解,尽可能地贴近孩子们的生活和认知水平,采用知识问答与小朋友们互动,让小朋友们轻松学到新知识。
在科普展览区,参观的家长和同学们,通过观看34张展板,聆听12位讲解员的解说,从植物病害种类、诊断法则、防治理念、病虫害防治条例等多角度知道了许多不知道的知识。一位就读于清华附小的同学表示,“过去知道中国地大物博,没想到病虫害也这么多,农民伯伯真的是不容易。”
同时,活动还通过实物展示物种活体、实物标本,让小朋友们识别病害,走进微观世界。参观的家长和小同学们看到了真菌、细菌、病毒、线虫等病害症状和病原物的形态,体验作为植物医生如何诊断、识别病害,开拓了视野。
在植物病害防治示范区,科技工作人员认真讲解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现场展示各种诱捕器,天敌昆虫、孢子捕捉仪、预测预报器等产品和仪器,利用视频演示了无人机作业助力“飞防”病害。
在科普游戏区,设置了“我爱祖国”“五谷丰登”“春暖燕来”等主题的种子画手工制作活动,吸引了众多家长和同学。活动还设置了亲手涂抹无菌培养皿,“看看小手脏不脏”活动。安排了识别“五谷”活动,稻、黍、稷、麦、菽、大麦、高粱,准备了亲手种植小麦、水稻、玉米、大豆、蔬菜等农作物的活动。
目前在高利润的刺激下,巴西的24/25榨季提前开榨,根据UNICA最新的报告,在3月的下半月,有33家加工厂启动了24/2榨季的生产计划,而截至到目前,共有累计74家加工如何从银行贷款10万已经开榨,高于上个榨季的65家。根据UNICA调查,预计在4月的上半周,有另外131家加工厂开榨,4月下半周再增加25家,因此预计在4月初有205家开始新榨季,高于去年同期的167家;4月低预计开榨糖厂230家,高于去年同期的212家,但是实际的开榨速度仍取决于各甘蔗主产区的气候条件。
央视网消息(记者/阚纯裕 剪辑/杜安琪):北京时间4月14日凌晨5时许,伊朗武装革命卫队以多批次的无人机和导弹对以色列发动袭击。伊朗称,这是为了报复以色列在4月2日对伊朗驻叙利亚大马士革领事馆的袭击。
央视网《新闻+》记者发现,伊朗在发动袭击前已通过多个渠道进行了舆论铺垫,国际社会对此次袭击均有所警觉。此前,包括美国、法国、俄罗斯、印度等国在内的多国外交部门及驻外使领馆发布了重要的公告,提醒本国公民关注当前中东安全局势,非必要不前往或谨慎前往以色列、伊朗等国。
以色列政府多个部门于12日召开会议,就伊朗可能即将对以色列发动报复性袭击商讨对策。同日,美国总统拜登表示,预计伊朗“迟早”会袭击以色列。
另一个有必要注意一下的细节是,当地时间14日,伊朗常驻联合国代表团在社会化媒体上发文表示,伊朗对以色列的袭击可以被视为已“结束”。
伊朗为何需要在发动袭击之前示警?央视网《新闻+》栏目记者第一时间连线宁夏大学学术副校长、宁夏大学中国阿拉伯国家研究院教授牛新春进行解读。
牛新春:1月,以色列在叙利亚通过定点空袭打死了伊朗革命卫队的高级指挥官和高级顾问。最近两个月,以色列又不断在叙利亚通过定点清除来打击伊朗革命卫队的军官。4月1号,以色列袭击了伊朗驻叙利亚的使馆区。使馆区在国际上普遍被认为是一个国家的主权的延伸,也就是说,相当于以色列袭击了伊朗的本土。
伊朗是一个地区军事大国,还是地区抵抗力量的领袖,如果不采取行动,在地区的威信会受到挑战。所以,伊朗要对以色列形成大规模的打击以解心头之恨,也能够威慑以色列,让以色列以后不敢对伊朗轻举妄动。
牛新春:伊朗这次是从伊朗本土直接袭击以色列的本土,这是史无前例的,对国际社会、对以色列都形成了很大的震动。
另一方面伊朗又是很克制的。在采取行动前几天,伊朗就已经放出消息。以色列跟美国都做好了各种准备,所以这次根据以色列的说法,99%的导弹和无人机都被拦截了,这与事前做好的军事准备有很大的关系。同时,伊朗也没有实施大规模打击。伊朗的导弹、无人机储备很多,如果要突破以色列的防空系统,伊朗可以一次性发射好几千枚(导弹和无人机),但是它没有这样做。另外,伊朗也没有发动也门胡塞武装、黎巴嫩这些力量对以色列同时发动大规模的袭击,很显然,伊朗是不愿意让冲突逐步扩大的。
牛新春:伊朗特别不愿意和以色列、美国进行正面的大规模的军事冲突。因为伊朗和以色列在中东都是军事大国,这两个国家一旦爆发全面战争,对双方乃至中东都是灾难。
现在双方并没有威胁到对方的生存。虽然以色列指责伊朗是全球唯一一个公开声明要把以色列从地图上抹掉的国家,但是以色列也知道伊朗不会这样做。这么多年来,双方的斗争一直有一个模式,伊朗是通过代理人和以色列斗,以色列则是暗杀伊朗的军官、科学家,破坏伊朗的网络,这次是双方第一次正面的、直接的军事冲突。伊朗是要恰到好处地把握分寸和尺度。
牛新春:从4月1日以色列袭击伊朗驻叙利亚的使馆区至今,有两周的时间了。等到4月中旬,伊朗做了几个维度的准备工作。
一方面4月1日正在斋月期间,对国家来说,发起战争还是挺忌讳的,所以伊朗要等斋月结束再行动。
另外,伊朗还要做外交和军事上的准备。过去两周,伊朗的外长访问了中东几个国家,包括叙利亚、阿曼。伊朗的代表还向联合国安理会提出,如果联合国安理会能够采取比较有效的措施,伊朗就不打了。直到4月13日,伊朗又提出,安理会不采取行动,那他们就要自己采取行动。
牛新春:现在球又踢回到以色列这边了,之前伊朗要把握分寸,现在以色列也要报复,但一方面要对伊朗形成足够的威慑,同时又不让伊朗和以色列之间爆发全面的军事冲突。
其实在之前,以色列已经放出狠话了,以色列说只要伊朗敢从本土袭击以色列的本土,以色列一定会袭击伊朗的本土。但这次的情况是,伊朗确实踩了以色列的红线,袭击了以色列的本土。但它不是一只脚扎扎实实踩下去,而是一只脚轻轻地在红线上点了一下,确实袭击以色列了,但是99%的无人机导弹都没有到达以色列领空就被拦截下来了,没有造成大的人员财产的损失。在这种情况下,还是不是要坚持之前说的一定要对伊朗的本土实施打击,对以色列来说是比较难办的。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太平洋财富网无关。它的原创性以及文中叙述文字和内容信息没有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一切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己检查相关内容。
未经过本站允许 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 业务QQ:3 31 986 6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