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商情报网讯:铜加工是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多年的加快速度进行发展,中国慢慢的变成了全球最大的铜材生产国和消费国,总实力明显增强。
在铜产业链中,铜矿开采处于产业链的上游,铜棒、铜板、铜管、铜线等铜加工材料行业居中游,电力、家电、交通运输、电子等行业处于产业链的下游。
铜加工产业上游主要是采矿和冶炼阶段,自然界中的铜分为自然铜、氧化铜矿和硫化铜矿。其中,自然铜及氧化铜的储量少,现在世界上80%以上的铜是从硫化铜矿精炼出来的,这种矿石含铜量极低,一般在2-3%左右。
铜矿石是含有铜单质或铜化合物且具有经济利用价值的矿物集合体,是铜金属冶炼领域的原材料。
2020年全球铜矿产量2000万吨,同比2019年下滑1.8%,产量下降根本原因是疫情导致矿山主产区的生产运输受一定的影响。据统计,全球铜矿产量分布为,美洲占比56%,亚洲占比20%,非洲占比11%,欧洲占比9%,大洋洲占比5%。
中国铜矿产量稳定。2018年后中国铜矿产量逐年上升,2020年铜矿产量达到170万吨。中商产业研究院预计2021年中国铜矿产量将达173万吨。
作为铜资源供应的另一极,废钢供应的波动影响也不可忽视。废铜供应链主要流向路径为欧美国家出口至东南亚一一东南亚国家拆解——运往中国—一中国冶炼厂回收重复利用。2019年全球废铜供应量为403万吨,中商产业研究院预计2021年全球废铜供应量达395万吨。
阴极铜一般指电解铜,近年来,中国电解铜产量持续走高,2020年中国电解铜产量1002.5万吨,同比增长2.5%。2021年1-8月,中国电解铜产量686.7万吨,同比增长10.6%。
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的铜加工行业形成了由铜线材、铜板带材、铜管材、铜棒材和铜箔材为主要细分行业的产业格局,2018年,中国铜加工材的产量达1716万吨,其中铜线材的产量占比最大,占铜加工材44.64%,铜板带材、铜管材、铜棒材产量占比分别为19.88%、15.61%、13.70%,上述四种产品产量占比超过90%。
以纯铜或铜合金制作成各种形状包括棒、线月,中国铜材产量为1389万吨,同比增长1.7%。
从区域占比来看,2020年华东地区铜材产量最高,占比达67.8%,其次为华南地区,铜材产量占比13.4%。此外,华中地区位居第三,占比7.9%。西北地区、西南地区、华北地区、东北地区占比不足5%。
铜板带是对铜板和铜带的统称。铜板是指铜经过轧制的板材,轧制包括了热轧和冷轧。铜带是指厚度在0.06~1.5mm之间的铜轧制加工品。
铜管是沿整个长度方向上具有均一横截面和壁厚,且只有一个封闭通孔的空心铜加工产品,以直状或卷状供应。2019年受市场需求疲软影响及部分落后产能的淘汰,中国铜管产量有所下滑,2020年延续下滑态势。中商产业研究院预计2021年中国铜管产量将达208万吨。
铜箔是锂电、电子领域重要的基础材料,大多数都用在集成电路板、锂电池电极等产品的生产。近年来,中国铜箔产量持续不断的增加,中国铜箔产量由2016年的37万吨增加至2020年的47万吨,年复合增长率为6.2%。中商产业研究院预计2021年中国铜箔产量将达49万吨。
铜加工下游应用十分普遍。精炼铜通常由半成品制造商进行第一道加工。随后用到电网,家电,电子等各个细分终端的消费中去。铜消费跟各个地区的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紧密相关。
铜材在电力行业大多数都用在生产变压器、电线-8月,全社会用电量累计5470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3.8%。
铜材在交通运输行业主要用来生产汽车等交通工具。2020年中国汽车产量和销量分别为2552万辆和2531万辆。2021年1-8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617万辆和165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1.9%和13.7%。
铜材在电子通讯行业大多数都用在生产电子元件、集成电路、通讯用电缆等。数据显示,中国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营收由2016年12.2万亿元增至2020年12.1万亿元,2021年上半年中国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营收为7.4万亿元,同比增长19.3%,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12.8个百分点。
铜材在建筑行业主要用来生产管道、房屋装饰品等。中国建筑行业总产值在过去五年内加快速度进行发展,总产值由2016年的19.3万亿元增至2020年的26.3万亿元,年均复合年增长率达16.68%。2021年上半年中国建筑业总产值达12万亿元,同比增长18.8%。
综上,伴随着电力行业、交通运输行业、建筑业以及电子行业的稳步发展及铜材在上述领域中应用的深入推进,铜加工行业的发展空间不断增长。
更多资料请参考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铜加工行业未来市场发展的潜力及投资机会研究报告》,同时中商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情报、产业研究报告、产业规划、园区规划、十四五规划、产业招商引资等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