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结构反吊顶专用设备

首页 > 空中制瓦机 > 钢结构反吊顶专用设备

2024新能源车圈大盘点
发布日期:2025-01-19 03:52:32 作者: 钢结构反吊顶专用设备

  2024年的新能源车圈,从高合汽车创始人、CEO丁磊千里奔袭到重庆向长安汽车董事长求助开始;到了年底,有着百度、吉利两个“金主爸爸”的极越汽车无预兆般就地解散”;更有好事者列出了月销量还不如极越的25个汽车品牌。

  2024年有小米汽车入局,一场新品发布会卖掉了一年的产能,230天间交付了10万台车;有北京车展上“红衣大叔”周鸿祎一坐上了猛士越野车顶;这两人在车圈卷起了创始人IP之战。

  卷风四起,全行业都是短视频、直播热,连电车商业研究也未能脱俗,尝试做起来了短视频,目前最好成绩是一条播放40万+,平均每条播放3万+,临近年底,电车商业研究盘点一下2024年新能源汽车圈的风云变幻。

  2024年春节刚过,高合汽车就被迫宣布停工停产6个月。期间创始人、CEO丁磊远赴重庆,当面向长安汽车朱华荣求助。

  行业内当时对长安汽车能否收购高合信心满满,认为高合汽车已经建立了高端品牌形象,而长安汽车向上发展确实缺一个高端品牌,收购高合可完全取长补短。

  当时行业内部研讨时,笔者对此项合并不太看好。根本原因是高合创始人丁磊是上汽集团供应链出身,产品研发过多依靠供应链企业,自主不足;另外丁磊一手红酒一手雪茄的洋行买办特质与长安汽车朱华荣的独立自主军工企业家特质不合。

  电研辣评:行业本质、企业家特质,以及两者相匹配的商业模式是企业成功的必然条件。

  2024年3月1日下午,经历多次跳票后,理想首款纯电动车型MEGA正式对外发布,此车也是理想汽车北京基地拿到造车新资质后的第一款车,无论是理想内部,还是北京市对此都寄予厚望,希望成为理想汽车又一个爆品,能做到50万以上汽车销量第一。

  接下来的事情就是:外观与价格引起很大争议;销量未能达标;粉丝与非粉丝吵翻天……按理想造车的一贯“套娃”风格,这台车的失利,应该会导致理想汽车M系列纯电动车型的既有设计从头再来,影响深远。

  后来理想汽车及时推出了比L7更小更便宜的L6,明年甚至将推出更小的L5来救场,勉强稳住了阵脚。明年理想L系列的竞争对手会很多,非常有可能将价格打到15万元起。

  笔者事后诸葛亮一番:在MEGA发布会之前,曾经透过朋友圈、熟人提醒理想汽车修改外观,推迟发布,但未获回应。

  电研辣评:理想汽车引以为豪的KOL人脉矩阵是燃油车时代累积的,增程式是油车改善讨巧型,可以赋能,纯电动车型得重塑KOL矩阵,是否留够预算?

  小米入场 再创神线日,小米集团官宣造车,雷军号称押上全部身家而且不对外融资造车。

  小米SU7的成功与雷军一场新品发布会就把一年的产能卖掉,在汽车圈掀起了一股不小的波澜,它的成功引发打造创始人IP高潮,一时间似乎不做短视频、直播就政治不正确一般,连很多职业经理人也来凑热闹,也不管自己哪天调动了,这个IP归属谁?动用公司资源打造个人IP有无法律问题。

  萝卜快跑,源自无人驾驶出租车的英文Robotaxi的直译,Robo谐音为“萝卜”,是百度旗下的无人驾驶出租车品牌。

  随后,萝卜快跑在全国范围内迅速扩张,并在北京、上海、深圳、武汉等4个城市开展了车内无人的示范运营。尤其是今年在武汉复杂路况下的实践让业界眼睛一亮。

  6月12日,欧盟委员会正式对外发布文件,如无法与中方达成解决方案,将于7月4日开始针对来自中国的电动汽车加征临时关税。中国紧接着在WTO起诉了欧盟。

  在反补贴税之外,还要征收10%的常规关税,也就是说中国电动车出口到欧洲税率最高将达到45.3%。

  2024年上半年,哪吒汽车CEO张勇还与知名股东360集团的周鸿祎在直播间斗嘴,到了10月份就没声音了,到了11月份就爆出已经辞职。

  哪吒汽车的高光时刻在2022年,依靠两款低价小车(哪吒U和哪吒V),销量达到了15.21万辆,成了造车新势力的销冠。紧接着哪吒汽车推出哪吒S、哪吒GT新品,希望品牌向上,但市场表现平淡。

  2024年9月,吉利汽车董事长李书福在其家乡浙江台州,发布了以“战略聚焦、战略整合、战略协同、战略稳健、战略人才”为核心的《台州宣言》。

  电研辣评:在当前环境下,流量越来越贵,没有一点一个汽车集团有足够的资源支撑众多品牌发展,整合是必然选择。

  在动力电池逐步从科技特质转为制造业属性时,全固态电池成为电化学科技明星。

  与此对应的我国政府、产业界、学界更是担心再次落后,对此都很热心,更是将固态电池分为半固态、准固态、固态、全固态等几个阶段,希望逐步实现全固态电池的突破。

  12月11日,有个两个“金主爸爸”百度与吉利的极越汽车突然宣布原地解散。

  就地解散事件已逝去了两周,很多事情也在慢慢获得解决,复盘整一个完整的过程,大致轮廓是这样的:一,百度最早的想法大概率是智能电车的智能系统供应商,跟几家车企合作的过程中发现,软件企业没有自动权,知识产权也很难保护与获得回报,所以改变策略准备亲自下场造车;二,造车需要资质,经过再三努力后,选择与吉利合资,用吉利的资质造车,自己负责研发与销售;三,经过几年的努力,发现车也卖不动,盈利遥遥无期,流量越来越贵,几乎看不到希望;四,作为合作方之一的吉利汽车自己已经在整合品牌了;五,对外融资又不顺。在众多考量下,及时止损成了两大股东最佳选择。

  今年上半年开始,极越的资金链就一直紧绷,内部的人偷偷表示:百度与吉利都提醒CEO夏一平赶紧融资,起码管理层、百度、吉利各融10亿,但夏一平觉得自身努力做IP卖车,百度一定会继续支持的。到了最后阶段,百度、吉利都明确说不再投入时,夏一平依旧是觉得值得再搏一搏,所以就出现了喜剧性的就地解散风波。

  12月23日,日本的三大汽车制造商本田、日产、三菱已签署谅解备忘录,将正式开启合并谈判。

    

下一篇:上市公司VR虚拟现实企业龙头:共八家!(20241227)


上一篇:潢川县上油岗乡举行公民调停作业推动会